醉落魄·咏鹰
宋·胡仔
黄云城上黄昏后,过尽南飞雁。江头又梦辽西,马一鸣时出塞高。
金风凛冽露成霜,衔芦内映铁衣寒。好个英雄模样,谢娘新恩绻情极。
此词为作者借鹰抒情、借物咏怀之作。上片写黄昏时分,残阳西沉,作者极目远望,目送南归的雁阵,不禁引发联想。下片描绘鹰的形象,通过鹰的形象,抒发了作者的情怀。
首句“黄云城上黄昏后,过尽南飞雁”,说黄云城上,薄暮时分,目送南归的大雁排成“一”字形的雁阵渐渐消失在远方的天空。“黄云城”,并非实指,只是为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所登临的一个地点,时间则正当秋风劲厉的黄昏。词一开始,通过描写雁阵南飞的景象,便为全词奠定了基调。
“马一鸣时出塞高”,作者又写他听到了从塞上传来的一阵马嘶鸣声。这一声马嘶,似乎发生在雁阵刚刚消失的时候,那高亢的嘶鸣声,冲破了黄昏的沉寂,也震动了词人的心灵,使他惆然有感。“马一鸣时”的“一”字,表明这声马嘶是偶然听到的,无法确定是预先的约好,这更增加了作者想象的天地。他仿佛看到在遥远的边塞,有一匹战马突然发出长鸣,这马上的骑士,也许正是自己久别未归的良友,于是思念和感慨交集,意识便模糊了,仿佛自己也随着这声马鸣飞上了塞高,隐隐看到了辽西。南飞的雁阵,塞上的马鸣,这些辽西的景物,本来都是词人所熟悉的,然而此时在黄昏的城楼上眺望,却仿佛有一种异样的感觉,使他不禁触景生情,浮想联翩。
“金风”句点明季节。“金风”即秋风,“金风”句是说秋风刚起时,露水就像霜一样浓重了。在这样一个黄昏晚上,作者看到了在空中飞翔的鹰。“衔芦内映铁衣寒”,作者着意描写鹰的形象:它那双锐利的双眼,紧盯着地面上的动静,一旦发现猎物,就迅猛地俯冲下去,紧紧地衔着猎物。当它飞得越高的时候,鹰嘴里的猎物也就越重,再加上秋风本来就已经凛冽,露水又已经结成了浓霜,寒冷的铁衣上又增添了阵阵寒意,但鹰却毫不在乎,仍然奋力高飞。这真是一个“好个英雄模样”!
“谢娘新恩绻情极”,词情忽然从鹰转到了人。这“谢娘”当指词人所爱恋的思人。这位思人,与词人长期分离,使他举首翘望,极目南雁,又使他因雁阵联想到了辽西,因辽西而联想到了自己远离的家乡和亲人。如今,他忽然听到了马嘶声,仿佛战友的召唤,他仿佛也看到了鹰的形象,不禁又联想到自己的情况:思念的人正在召唤自己,而自己也正像鹰一样,应该奋力高飞,回到她的身边。这种感情,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极致。
作者在前人的作品中,常看到鹰常常搏击长空,或者由搏击长空而联想到受擢升,或者联想到威武的将军,或者联想到枭雄,或者联想到人才、俊雄、豪杰等等。而作者在这里却把鹰与“谢娘”联系起来,寄托了自己的爱情,寄托了对于所爱者的深切思念,这种写法,既出于意想之外,又出于情理之中。
从艺术上看,这首词,上片写“南飞雁”,下片写鹰,从雁到鹰,从鹰到人,层次分明,而又互相联系,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意境。从风格上看,既有“马一鸣时出塞高”的雄壮,又有“谢娘新恩情绻极”的宛转,悲喜兼半,刚柔并具,可算是一篇佳作。
创新词义解读am版
“AM版”或许是一个特殊版本或者特定场合下的解读方式,但基于常规的词义解读和文学常识,我们可以尝试对这首词进行创新的解读。
首先,从鹰的形象入手。鹰,在传统文化中常常象征着力量、威严和雄心壮志。但在这首词中,鹰的形象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色彩和象征意义。鹰不仅是自然界的王者,更是情感的载体和心灵的寄托。它代表着作者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对于未来的向往。
其次,从鹰与“谢娘”的关系出发。在传统文化中,鹰往往与英勇、刚强的男性形象相联系,而“谢娘”则代表着温柔、柔情的女性形象。但在这里,鹰与“谢娘”相结合,打破了传统的性别界限,象征着作者对于理想伴侣的渴望和追求。这种追求不仅仅是物质的,更是精神的,是对于灵魂的契合和情感的共鸣。
再次,从词中的“金风”、“露成霜”等描写入手。这些描写不仅为词增添了浓厚的秋天气息,也象征着人生的艰辛和挑战。鹰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依然奋力高飞,象征着作者对于生活的坚韧和对于理想的执着。
最后,从词的整体意境出发。这首词通过鹰的形象和与“谢娘”的关系,构建了一个既雄壮又柔情的意境。这种意境既体现了作者对于理想的向往,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情感的渴望。它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,对于未来的期待,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情感的珍视和对于灵魂的追求。
综上所述,这首词通过创新的词义解读,不仅展现了鹰的威武形象,更赋予了它更多的情感色彩和象征意义。它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的追求,对于情感的珍视,以及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未来的期待。这种解读方式,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,又体现了作者的创新精神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山东窗口传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醉落魄咏鹰阅读答案,创新词义解读am版》